十六国

  • 拼音shí liù guó 
  • 近义词
  • 反义词

词语解释

  1. 历史时期名。西晋末年,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。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,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,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,计有成汉、前赵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秦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西凉、夏等十六国,另外还有冉魏、西燕及代等政权,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。

国语词典

  1. (西元304~439)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,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,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西凉、前赵、后赵、夏、成汉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前秦、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,史称为「十六国」。

网络解释

  1. 十六国
    1. 十六国(304年-439年)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。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(成汉)、在中原建立汉赵(后称前赵)时起,至439年北魏拓跋焘(太武帝)灭北凉为止。
    2. 十六国时期,中国江南、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,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。其中的成汉、前赵、后赵、前凉、北凉、西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夏、前秦、西秦、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,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,称这时期为“十六国”。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、蜀地、辽东,最远可达漠北、江淮及西域。
    3.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,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同时,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,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,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,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。在诸国混战期间,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,但在南征东晋时,于淝水之战惨败。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,加上东晋北伐,前秦全面崩溃,北方再度混乱。北魏立国后,经过拓跋圭、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,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,进入南北朝时期。
    4.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,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。此外,几乎在同一时期,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、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,史称“蛮族入侵”。

“十六国”单字解释

:[liù] 1.数目。五加一的和。 2.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5”。 [lù] 用于地名,如六安(在安徽)。...
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 2.表示达到顶点:~足。~分。~成的把握。 3.姓。...
:1.国家:~内。祖~。外~。保家卫~。 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~徽。~旗。~花。 3.在一国内最好的:~手。~色。 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~产。~术。~画。~药。 5.姓。...

热门词语推荐
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
Copyright © 2020-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-29
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合作/投诉联系QQ:1553292129